教你如何计算胶印专色油墨用量

2017年06月21日

PRINT TECH China 印刷技术展讯:

专色剩墨,由于不经常使用,放置时间久了会影响其性能而失效。剩墨数量大,就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不容忽视。针对这一问题,关键是如何确定印刷中的油墨使用量。首先必须分析影响墨量的各种因素。

这里考虑的情况是胶印方式、印刷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油墨耗用量。印刷环境中的有些要素,如印刷速度、印刷压力、承印物状态等,可以认为是在能印出合格印刷品的范围内的合理变动。对如何获得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数据逐个简要分析如下。

1.印刷面积

这里给出一种目前还未应用于实践的印刷面积计算方法—数字图像处理法。此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:①对给定区域的原稿图像进行图文输入数字化采集并存储;②对采集的原稿信息进行处理;③输出运算结果,即输出加和值,该值就是实际需要印刷的网点面积。这种方法可以在VC 环境下编程实现。

实际中还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印刷网点面积。一种是网点百分比计算公式,即尤尔·尼尔森(Yule-Nielsen)公式。但该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,如网点区域需规则、公式中n值不易精确确定等,因此总的效果不算理想。另一种是现今有些印刷厂已经在用的方法,具体做法是将待印刷图案复印在复写纸上并称重,同时剪切一块10cm×10cm的同样的复写纸方块并称重,即可依下式计算出图文面积:图文面积(cm2)=(100×图案重量)/方块重量。但该法的缺点是如果图案太复杂,则不易完整剪切,同时过多的人为操作使不可控制因素增多,误差产生的几率增大,从而影响精度。

2.墨层厚度

可以用两种方法测量墨层厚度: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测重法,即比较一块承印物片材上墨层前后的重量差,再除以墨块面积便得到墨层厚度值。该法简单易行,但影响因素多,精确度不够,只可用于验证性质的测量。另一种是密度差法,通过比较实地与空白承印物片材的密度差,再结合试验油墨本身的特性,依据密度差与墨层厚度的关系公式:d=ds(1-e-kf)(式中,d为测试区域密度,ds为实地密度,k为与纸张特性有关的一个常数,f为测试区域墨层厚度值),即可求出所需的墨层厚度值。在后一种方法中,k值的确定是个难点。印刷厂可以针对自身实际来确定究竟该用哪种方法。

3.油墨比重

即油墨的密度,常用g/cm3为单位。此参数可利用油墨定性仪或展墨机计算,也有的油墨供应商可直接提供该参数。这是个比较容易确定的参数。

4.印张数量

即需要印刷的印刷品总量,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确定的参数。

5.承印物特性

若承印物只考虑纸张,大致可将其分为涂布纸和非涂布纸两大类。它们是基于自身的油墨吸收性、表面平滑度和结构强度,从而影响印刷品的墨层厚度和网点增大值,并最终间接影响油墨使用量。但这些因素对墨量的具体影响很难精确确定,适合做定性分析并给出有代表性或是实际意义的影响值,该值也可以附加于其他因素上给出。

6.印刷机械特性

关于印刷压力、印刷速度对墨量影响的分析,可参考承印物特性对墨量影响的分析。机器的最少上墨量因不同品牌及型号的印刷机而不同,如果机器本身提供该数据最好,若没有则只能通过实验得到了。

7.油墨损耗率

一般的印刷过程中,除了部分油墨会损耗在滚筒上,还有些油墨会在试印时损耗掉,因此也要考虑该因素对整体用墨量的影响。该参数可以依据实际印刷情况做定量分析得到。

8.预存油墨

由于各种不可知因素的存在,一般印刷厂都会多配一些用到过的专色油墨,以便能剩下一点预存起来。该参数由印刷厂自己决定。

虽然后面四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值都不能精确确定,对整体墨量的计算精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,再加上我们对其所做的详细分析,使得可能产生的误差局限在非常小的范围内。对总体墨量的影响力比较小。这种误差应该是印刷厂所能接受的。

现在假定我们已知上面各种影响因素的有关参数,就可以求得所需的专色油墨量。可以分两步求总墨量,第一步,先得出一张印刷品的油墨用量,用下面的公式: 一张印刷品的油墨用量(g)=印刷面积×墨层厚度×油墨比重;

第二步,求整个印刷订单的用墨量;

总墨量(g)=一张印刷品的油墨用量×油墨损耗率×印刷数量+印刷机的最少上墨量。

如果整个过程是基于严格的实验验证及理论分析,那么可以相信所得的总墨量应该是在可以接受的精度范围内的。实际上,承印物特性、印刷机械特性、油墨损耗率和预存油墨等影响因素都具有明显的个体性,各印刷厂在加工不同的印刷工作单时这些数据都有可能改变,所以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这些参数,还可设想将这四个因素一起折合成一个总体的影响因素,这样既简化了考虑的因素,也简化了算法,但具体可不可行还有待讨论和实际验证。

登录网站www.PrintTech.cn,并提前注册成为展会观众,参观展会、参加同期论坛均免费。
 

联系我们